开元

当前位置:首页 > 集团开元(中国) > 综合开元(中国) >正文

南京主城公交线路首次实行“错时发车”,服务再升级,出行更高效

发布时间:2025-10-21    文章来源:集团综合办    浏览量:20

为进一步优化南京主城区公交线路运营效率,提升市民出行体验,10月20日首班车起,31路、34路两条主城公交线路实施“错时发车”模式。这是南京公交首次将该模式应用于主城区线路,此举将为市民出行,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保障。

 

5a3360e3d426ae33af3644c2920b4f6b.jpg


什么是“错时发车”模式?

“错时发车”模式是将有多个重合停靠站点的两条或多条线路,进行联合排班,错位发车,让重合路段的车辆到站间隔更均匀,缩短该路段市民候车时间。

 


一、提效!
优化发车间隔,均衡线路运力

南京公交首次将“错时发车”模式应用于主城区的31路、34路,两条线路自中山码头发车后,前段途经8个相同站点,全线覆盖衔接地铁1号、2号、3号等6条地铁线路,是南京市区承担通勤与日常出行的公交线路,客流基数大、覆盖范围广:31路串联中山码头至建康路,途经盐仓桥、鼓楼等多个核心商圈与居民区;34路连接中山码头至中山陵停车场,串联两大热门景点,覆盖新街口、下马坊等重要站点,节假日客流更是集中。

“错时发车”模式实施后,31路、34路重合站点高峰时段的车辆到站间隔时间由原来的9-10分钟,缩短至5-6分钟,有效避免了车辆集中到站,运力投放更加均衡。

 DSC00850.JPG


二、稳当!

结合前期经验,多环节科学筹备

此次31路、34路“错时发车”是建立在前期经验积累与科学筹备之上,确保该举措平稳落地:

经验借鉴:充分参考此前3条“村村通”线路“错时+定时”模式的成功运营经验,进一步探索该模式在优化运力、提升效率方面的可行性;

数据支撑: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高峰时段、重合站点候车时长、车辆运行间隔等关键指标,制定针对性“错时发车”调整计划,完成路牌班次合理化编排;

人员保障:严格落实人员培训与管理,确保驾驶员与调度员深刻理解方案、熟练执行流程,从操作端与服务端双重发力,保障运营计划高效兑现。

d5bea35f04387041a251e85dee66d46e.jpg


三、实效!
助力线路优化,实现便民畅行

此次“错时发车”试点,不仅是南京公交首次将该模式应用于市区核心区域高客流线路,更将实现多重价值,切实惠及市民与城市交通:

对乘客而言,重合站点候车时间缩短,出行体验更高效;对城市而言,降低了重合路段车辆空载率,减少站点周边拥堵,间接缓解交通压力;对企业而言,南京公交首次验证了“错时发车”在市区高客流场景的适用性,为其他核心片区重合线路优化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。

5986964e3f36fbe1c3d11d20b385b2c.png

 

一条线路的调整

背后是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

一种模式的创新

折射出公共服务向精细化迈进的决心

南京公交此次以“错时发车”小切口

撬动了市民出行体验的大提升
未来,南京公交将继续关注客流变化

动态调整运营策略

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

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